• slider image 156
:::

2-1 好美自然保護區

 

好美自然保護區
(一)前言
      本校位處嘉義縣最西南角的一個偏遠小漁村,俗稱「好美寮」,與鄰近的台南縣北門鄉雙春隔著八掌溪,僅一水之遙,不論南下或北上均可經台十七線到達本地,於新塭轉入163線往好美方向即可到達。好美寮原稱虎尾寮,其名稱起因於西南沿海旺盛的沙積作用,將沙堆成不同景緻,遠望似虎臥平原之姿,故稱虎尾寮。此地居民大都從事與海洋資源有關的工作維生,即傳統的養殖業及部分的出海捕魚,文明開發的腳步在這裏並不十分明顯,因此幸運的是,區內珍貴的自然景觀仍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一塊未受物質文明腳步蹂躪的最後桃花源,民國七十四年在行政院所核定的「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中,特別將好美寮地區提升為自然保護區,好美寮自然保護區之範圍包括八掌溪以北的離岸沙洲、好美寮潟湖、紅樹林、龍宮溪口與防風林區,即因本區具有珍貴的自然資源特色,值得保護。 
(二)濱海防風林和魚塭
       進入好美寮自然保護區之前,遠遠就可看到連綿不斷、綠樹蓊鬱、幽靜深邃成林的防風林,緊緊護衛著來自海洋的浪和風的衝擊,猶如一條綠色長城,不舍晝夜,不分春夏秋冬,守護著這塊土地和這裡的子民。魚塭則緊靠綠色濱海森林一畝又一畝的伴隨相連直到陸地的盡頭、海天的一角,其間鷺鷥成群白色的身影與天際的白雲,相互輝映著,點綴藍色的天空及一望無際的台灣海峽,立足其間,慨然有羽化成仙、遺世獨立之感。
       此處防風林不是自然天成的,顧名思義本來是為了防止季風的威脅而植樹成林的,但「無心插柳,柳卻成陰」下,為臺灣西南沿海色彩單調的景觀,點綴出如畫似的綠色走廊美麗風光,則是始料未及的,防風林的建造是十分龐大的工程,從選種、播種、小苗培育到出栽,需要經過多道手續,每一處防風林均是林務人員花費心血所建造而成。在好美寮嘉義縣政府設有新塭林務所,在此處可觀察到防風林樹種育苗之情形,所內並有數千株木麻黃老樹,樹形優美。本區防風林帶主要位於由林務所往潟湖沿路及浮洲,林內有小白鷺及夜鷺築巢。臺灣防風林以往均以木麻黃為主要造林樹種,但是臺灣木麻黃林因受到星天牛的危害及林下更新困難之干擾,近年來海岸防風林的營造改用臺灣原生的海岸數種如黃槿、水黃皮、大葉山欖、海檬果、七里香等。本區除原有的木麻黃外,也有前述樹種林下栽種。 
(三)好美潟湖區和紅樹林
      據估計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海洋資源均來自於海岸溼地(例如河口、海灣、紅樹林沼澤、潟湖)。好美寮潟湖是整個保護區中生物相最豐富的區域,每日最低潮後的3小時內,是在潟湖活動及觀察的最佳時刻。當退潮後潟湖沙質灘地裸露,可直接行走至潟湖區,本地點許多附近的居民,也都趁此時前往採蛤。本區有一分隔堤道將潟湖分為南北兩段,堤道有涵管使水路相通。
      潟湖南段大都以闢設為漁塭,目前養殖以虱目魚、紅蟳為主。漁塭區也是水鳥覓食之主要場所,常見的有各種鷺鳥(包括小白鷺、夜鷺、中白鷺)、紅頂瓣足鷸、青足鷸、小燕鷗、魚狗、喜鵲、洋燕等。
      潟湖北段的灘地西側長有茂盛的紅樹林,林相組成以海家茄苳為主及少數的水筆仔,目前生長狀況良好,已入侵至木麻黃防風林中。木麻黃防風林由於受到星天牛的危害,枯倒木頗多,而在民國82年時的火災也燒毀部份木麻黃,目前林下小苗更新狀況良好。
      除了原有的海茄苳及水筆仔外,由於本區裸露灘地廣大又具遮蔽性、風浪小等特點,也是紅樹林最佳復育地,目前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潟湖區防風林空隙地栽種紅海欖及欖李成長狀況良好,二種植物均已有開花的情形,表示不久此地將可成為台灣最珍貴的紅樹林混生林。紅樹林為本區最珍貴的植物資源。紅樹林為沿海地帶特殊的濕地森林,由於生育地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胎生苗、呼吸根、支柱根,以及耐鹽等特性,紅樹林除具有抗風、護岸、淨化水質的功能,透過其枯枝落葉提供大量的有機物,在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扮演著主要生產者角色。好美寮生長的紅樹林有水筆仔、紅海欖、海茄苳、欖李四種,亦即臺灣現存的紅樹林樹種此地均有生長。除此之外在防風林、沙丘、魚塭堤岸也有一些海岸植物,植物相十分豐富。除了紅樹林植物外,在潟湖常見到的植物有鹽地鼠尾栗、濱水菜、濱藜、苦林盤、黃磯蜙、苦檻藍及馬鞍藤等。
      潟湖中間地帶因水位較深為牡蠣養殖蚵架區,在最低潮時常可見到裸露的牡蠣,蚵架上長有以足絲附生的綠殼菜蛤及孔雀蛤,另外以雙殼貝為食的蚵岩螺及玉螺亦常收集到。       
(四)離岸浮州
      潟湖的外側為一沙積離岸浮洲,浮州長約3.3公里,寬約100公尺。由嘉義縣政府逐年栽植木麻黃為防風林,防風林外側則有大小沙丘綿延,形成極為特殊的海岸沙丘景觀,但近年來沙丘有逐漸減少之勢。沙丘的形成多在退潮後沿岸漂沙受強勁而長期的東北季風吹襲堆積而形成。沙丘上的植物以濱水菜、濱刺麥、馬鞍藤為優勢種。這些沙丘植物必須具有耐旱、耐溼、耐鹽、耐沙埋的特性,在如此風沙飛揚的地區,一旦植物定著,植株會不斷的匍匐拓展,並可攔截更多的飛沙,而沙丘亦隨著成長為更大的沙丘。沙丘是海岸地區的重要資源,穩定的沙丘不僅有保護內陸及屏障海岸的功效,也是沙灘種要沙庫,目前台灣西部沿海均面臨到濕地流失的威脅,對於沙丘的保護,更顯得種要。
(五)龍宮溪口
      龍宮溪,又名鹽水溪,若以好美寮潟湖為中心點來看,遠景為布袋新市鎮,在其右方隔著龍宮溪口為台鹽七區機械鹽灘,往昔有大片的海茄苳林,在民國76年因機械鹽灘施工,並且興建海堤,面積以大為縮減,目前約有20多公頃,且有大批的鷺鳥棲息此地,有人趨近時群鳥飛起,場面極為壯觀。海堤上隔著龍宮溪口可以望見好美寮浮洲沙丘及防風林,海堤外側以往有海茄苳及稀有的五梨跤,但是在目前該處五梨跤已經死亡,海茄苳也逐漸有枯死傾倒之情形。
      除了海茄苳外在地勢較高之處可以有苦檻藍、濱水菜、苦林盤、冬青菊、濱藜等植物生長。只可惜本區因西濱道路的修築將原有的土提破壞,如稀有苦檻藍也一併遭到剷除的噩運。
(六)結語
      台灣四面環海,沿海的景觀及生物資源豐富,然而生活在此的人民對於自然環境的認識確十分匱乏。為了促進民眾由了解自然,進而達到親近愛護自然之目的,應以「環境教育」為出發點。
      在好美寮這個自然教室中,我們可以體驗到河口、潟湖、沙洲等地理景觀,並且觀察在這片沿海生態系中生存的鳥類、魚、貝、蟹等生物,以及適應這特殊環境的紅樹林及濱海植物。衷心希望在歷經千百年後這些沿海濕地的生物還依然活躍。而牠們生命的繁衍,則有賴你我共同努力,維持這個河海交會的沿海生海系的循環不息。
      這裡的景觀,隨著季節晝夜的交替及歲月的物換星移,雖不若北國大地之四季分明,但只要有空來此,仍可發現季節及歲月的腳步在此所留下的痕跡,值得來此踏青散散心,舒展筋骨。
     在晴朗的天氣裡,綠意盎然的防風林帶,加上碧海藍天,潔淨的沙灘,世俗的塵囂,讓人暫時得以放下,時間彷彿在此為你暫停腳步,人生難得幾回閒情逸致,似乎已是很久的時間才得以再回返生命起點的山海原鄉,縱情恣意奔放於海濱沙灘、綠水叢林。
     而在蕭瑟冷冽的季節,則可感受此處蒼茫大地的淒涼,領略冬令沿海地區北國寒風冷颼颼撒野的絕地荒涼景象!感受沿海地區討海人,靠海吃海,刻苦耐勞堅毅不拔的人文特性與質樸自然豪爽的一面。
    若然有機會駐足流連於夏天八掌溪出海口的堤防上,欣賞落日黃昏,伴隨晚霞餘暉,可見夜鷺黑鴉鴉的身影,已悄然立於溪旁的灌木矮叢枝幹上,猶如黑暗的使者,告知人們屬於夜晚世界的來臨,與白天裡、藍色晴空下,白鷺鷥一身羽毛潔白如玉般的白衣光明天使形象,形成顯著的黑白強烈對比。當夜幕低垂時,萬籟俱寂,晚風迎面徐徐吹來,樹梢上月明如銀鏡,樹林稀疏的身影,在月光下,隨風暗影浮動,夜空繁星熠熠,只聞魚塭裡水車的拍水聲霹靂嘩啦不絕於耳,呼應著周遭的蟲鳴聲、鳥叫聲,猶如黑暗世界的星光月夜交響樂,而天上閃爍的星星,則如舞台上的霓虹燈,群星爭輝相互輝映,配合著皓月當空,合演出一場夏日情懷的星光月夜音樂會。此時此季的好美,充滿著夏日大地的祥和靜謐與魚蝦跳躍、鳥兒飛舞振翅的靈動,何其悠閒好美哉!
    我們都知道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是人生難得一見的勝景,讓人有如身處虛無飄渺、雲霧繚繞的仙山之上感覺,那麼坐臥柔軟沙灘,間看偶有一兩隻螃蟹快速橫行於沙灘上,迎面吹著來自海洋深處的鹹溼溫暖海風,遠望無邊無際的大海,欣賞一輪紅日日漸西沉於台灣海峽的海平面,那樣的生命觸動一樣應該是扣人心弦的壯麗精彩演出,好美的秀麗,應也是不遑多讓,「此景只應天上有,何似在人間」!